各位同學
如你想早些取回賣書款項及未賣出的舊教科書,可於7月21日下午1時至2時在禮堂取。
如這時沒有空,可於7月26至27日上午9時至12時到圖書館取,但只可取回書,方便你可以交到二手書店賣,但賣書款項則要9月才可取。
如還未交書,就要快d啦!現延至本星期六(7月14日)12時前都會收書。如早上帶書回來可先寄存在圖書館,下午12至1時才交到302室。
家教會
各位同學
如你想早些取回賣書款項及未賣出的舊教科書,可於7月21日下午1時至2時在禮堂取。
如這時沒有空,可於7月26至27日上午9時至12時到圖書館取,但只可取回書,方便你可以交到二手書店賣,但賣書款項則要9月才可取。
如還未交書,就要快d啦!現延至本星期六(7月14日)12時前都會收書。如早上帶書回來可先寄存在圖書館,下午12至1時才交到302室。
家教會
請留意以下事項:
21/7(六)早上9:00-12:00在禮堂出售中一至中三的舊教科書,每個籌號只可在指定時間購買一套教科書,請以現金付款及自備環保袋,售完即止。
時段 | 9時在禮堂外派(第二至五節)籌 | |
第一節 | 9:00-9:40 | 預留給頭30位交舊書寄賣的同學(請出示學生證) |
第二節 | 9:45-10:10 | 排隊(先到先得) |
第三節 | 10:15-10:40 | 排隊(先到先得) |
第四節 | 10:45-11:10 | 排隊(先到先得) |
第五節 | 11:15-11:40 | 排隊(先到先得) |
日期:1/6(五)至25/6(一)
時間:9-1:00pm 及 2-5pm (自由選擇時段,最好每次有6位家長,如不夠也可。)
地點:圖書館/英語角
如果可抽空,請聯絡宛樺、Rhys亞儀或在網誌留言。
給可愛的女兒:
爸爸和妳玩了好多次躲迷藏,每次都一下子就被妳找出來。不過這一次,爸爸決定要躲好久好久。 妳先不要找,等妳十四歲(還要吃完十次蛋糕)的時候,再問媽咪,爸爸躲在哪裡,好不好? 爸爸要躲這麼久,妳一定會想念爸爸,對不對?不過,爸爸不能隨便跑出來,不然就輸了。 如果還是很想爸爸,爸爸就變魔法出現。因為是魔法,不是真的出現,所以不犯規,爸爸不算輸。 爸爸的魔法是:趁妳睡覺的時候,跑到妳夢裡大玩遊戲; 在妳畫圖畫爸爸的時候,不管好不好看,妳覺得是爸爸,就是爸爸; 當妳拿爸爸的照片看時,爸爸也在偷偷的看妳……。 要記得,爸爸一直都陪著妳!妳已經是四歲的大姊姊了。爸爸要拜託妳一件事,要妳照顧和孝順爺爺、奶奶和媽咪,看妳是不是比爸爸以前做得好?有多好,媽咪會告訴你的。 爸爸猜想,我們這一次玩躲迷藏要玩這麼久,爺爺、奶奶、媽咪有時候看不到爸爸,他們一定會偷哭。偷哭就是犯規、就是失敗。 他們偷哭,妳就要逗他們笑,不然遊戲輸了以後,他們一定會哭得更厲害了。好不好,寶貝? 我們是同一國的,來比賽看妳厲害,還是爸爸?準備好了嗎,比賽就要開始了!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十年後女兒的回信:
最愛的爸爸:
爸爸,我找到你了!爸爸你知道嗎? 這些年,我很厲害唷,媽咪說我做得比爸爸你還要好呢!爺爺、奶奶和媽咪犯規時,我都很努力的逗他們笑。而且爺爺奶奶需要幫助時,我都有乖乖聽你的話。 爸爸……我是不是贏了? 不要擔心,我很勇敢。因為我知道爸爸永遠都在我身邊看著我,陪我哭、陪我笑、看我鬧彆扭。 你真的好厲害,你的魔法讓我變的很堅強,讓我變的更茁壯。我很幸福,因為有爺爺、奶奶、你和媽媽陪著我!我不孤單,爸爸也不會孤單,因為有我陪著你。 所以爸爸,你不用替我操心,我已經是個十四歲的大姊姊了,我已經懂事了。 爸爸你可以變作星星,在天上安心的看著我。爸爸,我畫了幅畫,是我們全家唷!你想我們的時候,就看著這幅畫,你想我的時候,我就變魔法,讓你在我們的夢裡來遊玩。 爸爸,我真的好愛你。 可惜比賽結束了…。 爸爸,我贏了……我是不是可以哭了…?
當我們瀏覽網上資訊時,不難發現一些感人的故事或文章,有些是真人真事,有些是作家的隨筆,只要閱後有得著,哪管其真實或虛假。母親節剛過,父親節將至,雖然每天都應考順父母,但一些節日及文章仍可提醒我們更加要珍惜家人的關係,多看無妨!如果和子女分享,意義倍增:)
十分值得閱讀,文章內容令人感動,可讓大家反思家教的成效,增加父母和子女的互相了解,現只上載一些內容讓你們看,詳情可瀏覽德育資源網http://www.me.icac.hk/tc/magazines.aspx
我思故我在(英語:I think, therefore I am)是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哲學命題。有時會看見一些句子如:You think what you are, You eat what you are, You read what you are….這樣告訴我們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如何影響個人內外表現。正如早前推介大家閱讀木羽飛的文章中曾提及:怎樣的父母會培育這樣的孩子,有時父母嘗未培養的嗜好:閱讀,亦可能會為子女作出改變,縱使未能閱讀有關孩子的課題,亦會鼓勵他們訂報刊、雜誌,有空便會和他們討論時事,父母亦要有閱報的習慣,這樣比甚麼不做也好!
以下是另一個健康/親子專欄:經濟通生活副刊的A+父母
Oxford爸媽的三名子女均學成于英國牛津大學。次子更以本科首名(Top First)畢業,其後獲獎學金往英國劍橋大學修畢碩士課程。Oxford爸媽多次獲港澳公私營機構,大、中、小學及幼稚園邀請主持講座,與各界人士分享教導子女成才的方法經驗。此外,主流報章及香港電臺亦曾探討他們成功培育子女的心得。
爸爸陳文超先後在香港及澳門接受教育,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,現爲退休公務員。
媽媽李微微畢業于香港羅富國教育學院,是資深退休中、小學教師。
放工了,你願意立刻回家嗎?
很多在職母親都認為無論是否願意,都要盡快趕回家。現今作為母親的多感到心力交瘁,無所適從。無論怎樣,總有人認為你的育兒工作,做這樣不對、做那樣也不該。做人媽媽真的甚艱難!
培育六歲前小朋友,母親們也許會少少蹙眉;然而隨著子女年齡增長, 媽媽們的頭會愈來愈痛,愈來愈感到傷腦筋。若妳沒有這種感覺,我便要衷心的向妳道賀。
有智慧的媽媽,首先要弄清楚,如何把兒女的身和心留在自己身邊,才能進一步推出栽培藍圖。
家是一個育盆,成龍成鳳在此植根。要令家有吸引力,首要條件是要使它變得舒服。
試想那些出軌男女、紈絝子弟所缺乏的,不是華麗堂皇的居所,也不缺少侍候他們的傭人,而是沒有一個令他們舒服的家和令他們舒服的人在家。
一個舒服的家不外乎由一個硬件和一個軟件所組成。
硬件是一個令人舒適而愉悅的家居環境。家居面積不用大、只要足以令人舒展筋骨便可, 但須整潔而寧靜;沒有多餘的用品和廢物、空氣流通、光線充足、足以令人喜歡逗留。
軟件便是組成這個家的每一位成員,母親起關鍵的作用。
你能否給人舒服的感覺呢?那得要看有多少人會在空閒或在愁悶時想找你。把你視為傾訴對象的人多會有「有你在,很舒服」的感覺。你的表現必定是氣定神閒,給予他人尊重;你樂於聆聽,多給予他人支持及鼓勵;你少用責備語句,在有需要時,能替朋友作出分析和提供解決方法。
換句話說:朋友喜歡與你分享和分憂,你必定是一個令人舒服的人。
然而,因家人日夕相對的機會較多,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付出最大的努力,去成就一個舒服的家,令它具超凡的吸引力。盼望人人明白:
1. 語言不當容易引起誤會
2. 語氣不當容易引起爭執
3. 動作不當容易引起動粗
4. 囉嗦不絕容易引起反感
5. 高壓不斷容易引起反叛
能把這些元素滲入並付之行為意識中,那些矛盾衝突必定會減到最低。
進一步與家人相處,用笑聲、開放和有趣的話題破解家中的寒冰,增加家庭的凝聚力。若每位家庭成員能堅守以下守則:
1. 多笑容少怒氣
2. 多觀看少管束
3. 多關懷少囉嗦
4. 多聆聽少辯駁
5. 多自律少煩人
做齊以上守則,定必能成就一個舒服的家。讓彼此感到:有空間、有被尊重、有支持、有援助、有舒展和有溫情。
一個舒服的家才能使人有幸福的感覺,才能作為家人的避難所和安樂窩。在安心和愉快的環境下,子女才能獲得培養,家人才可以有發展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