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思故我在(英語:I think, therefore I am)是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哲學命題。有時會看見一些句子如:You think what you are, You eat what you are, You read what you are….這樣告訴我們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如何影響個人內外表現。正如早前推介大家閱讀木羽飛的文章中曾提及:怎樣的父母會培育這樣的孩子,有時父母嘗未培養的嗜好:閱讀,亦可能會為子女作出改變,縱使未能閱讀有關孩子的課題,亦會鼓勵他們訂報刊、雜誌,有空便會和他們討論時事,父母亦要有閱報的習慣,這樣比甚麼不做也好!
以下是另一個健康/親子專欄:經濟通生活副刊的A+父母
Oxford爸媽的三名子女均學成于英國牛津大學。次子更以本科首名(Top First)畢業,其後獲獎學金往英國劍橋大學修畢碩士課程。Oxford爸媽多次獲港澳公私營機構,大、中、小學及幼稚園邀請主持講座,與各界人士分享教導子女成才的方法經驗。此外,主流報章及香港電臺亦曾探討他們成功培育子女的心得。
爸爸陳文超先後在香港及澳門接受教育,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,現爲退休公務員。
媽媽李微微畢業于香港羅富國教育學院,是資深退休中、小學教師。
放工了,你願意立刻回家嗎?
很多在職母親都認為無論是否願意,都要盡快趕回家。現今作為母親的多感到心力交瘁,無所適從。無論怎樣,總有人認為你的育兒工作,做這樣不對、做那樣也不該。做人媽媽真的甚艱難!
培育六歲前小朋友,母親們也許會少少蹙眉;然而隨著子女年齡增長, 媽媽們的頭會愈來愈痛,愈來愈感到傷腦筋。若妳沒有這種感覺,我便要衷心的向妳道賀。
有智慧的媽媽,首先要弄清楚,如何把兒女的身和心留在自己身邊,才能進一步推出栽培藍圖。
家是一個育盆,成龍成鳳在此植根。要令家有吸引力,首要條件是要使它變得舒服。
試想那些出軌男女、紈絝子弟所缺乏的,不是華麗堂皇的居所,也不缺少侍候他們的傭人,而是沒有一個令他們舒服的家和令他們舒服的人在家。
一個舒服的家不外乎由一個硬件和一個軟件所組成。
硬件是一個令人舒適而愉悅的家居環境。家居面積不用大、只要足以令人舒展筋骨便可, 但須整潔而寧靜;沒有多餘的用品和廢物、空氣流通、光線充足、足以令人喜歡逗留。
軟件便是組成這個家的每一位成員,母親起關鍵的作用。
你能否給人舒服的感覺呢?那得要看有多少人會在空閒或在愁悶時想找你。把你視為傾訴對象的人多會有「有你在,很舒服」的感覺。你的表現必定是氣定神閒,給予他人尊重;你樂於聆聽,多給予他人支持及鼓勵;你少用責備語句,在有需要時,能替朋友作出分析和提供解決方法。
換句話說:朋友喜歡與你分享和分憂,你必定是一個令人舒服的人。
然而,因家人日夕相對的機會較多,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付出最大的努力,去成就一個舒服的家,令它具超凡的吸引力。盼望人人明白:
1. 語言不當容易引起誤會
2. 語氣不當容易引起爭執
3. 動作不當容易引起動粗
4. 囉嗦不絕容易引起反感
5. 高壓不斷容易引起反叛
能把這些元素滲入並付之行為意識中,那些矛盾衝突必定會減到最低。
進一步與家人相處,用笑聲、開放和有趣的話題破解家中的寒冰,增加家庭的凝聚力。若每位家庭成員能堅守以下守則:
1. 多笑容少怒氣
2. 多觀看少管束
3. 多關懷少囉嗦
4. 多聆聽少辯駁
5. 多自律少煩人
做齊以上守則,定必能成就一個舒服的家。讓彼此感到:有空間、有被尊重、有支持、有援助、有舒展和有溫情。
一個舒服的家才能使人有幸福的感覺,才能作為家人的避難所和安樂窩。在安心和愉快的環境下,子女才能獲得培養,家人才可以有發展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