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進肚內的「非食物」

如果在清醒狀態下,特別花一些時間選擇食物,不想對自己的健康埋下太多可追溯的問題。當同事看見我吃麥記出售的食物,不約而同的感到驚訝!因為他們不了解我,不明白我是在清醒狀態下才能正確及堅定的選擇有益食物,有時都可以難得胡塗的!大多數時間都像以下文章的作者一樣看食物標籤,所以已減少購買非食物!

作者  | 發現新大陸 – 2014年6月16日星期一

筆者買包裝食物時,一向會留意食物標籤,每當看到一堆不知名的化學名稱和編號,就會卻步。由於工作長時間對著電腦,本打算買些護眼的保健食品,想不到連這些聲稱會令我們身體健康的產品,有部份亦使用了食物添加劑,某些護眼素添加了E127、E133及E171等色素,去造出藍莓的顏色,翻查資料,發現E133可能會引起敏感反應及過度活躍,而E127更被懷疑是致癌物。

坊間的包裝食品多半會使用添加劑,如為了防止變壞和方便保存,會加入防腐劑、殺菌和抗氧化劑;為了改善外觀,會使用漂白劑、保色劑和色素;為改善味道和口感,會加入調味劑、甜味劑和增稠劑。基於成本考慮,這些添加劑多數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,絕少是天然成份,最終我們長期從各種食品中攝取不存在於自然的「非食物」,影響身體健康。

另一種「非食物」是殘留在新鮮食物上的農藥、抗生素和重金屬。農藥一般都是針對不同目的而使用,如殺菌、除草、殺蟲等。雖然我們最常食用的蔬菜只有數十種,但列入規管農藥殘餘量的項目卻多達七千多項。別以為規管得多就代表安全,《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》規管的只是食物內農藥的最高殘餘量,並不代表食物沒有農藥。綠色和平多年來檢驗市面出售的蔬菜、茶葉和中藥都發現殘餘農藥。而過量使用農藥不但會破壞生態,更會污染土壤,令有害物質在食物生產鏈上不斷累積。最終,我們會吃下更多這些「非食物」。

如何才可避免吃下「非食物」?大家不妨花多點時間去了解自己吃的東西,例如買加工食物時,看清楚食物的成份,現在已有手機App可用來查看不同食物添加劑的特性和安全程度。當然,最好還是盡量購買有機產品,尤其是本地有機農場的產品,食得安心之餘,同時能支持本地有機農夫和減少食物運輸過程產生的碳排放,家人與環境同時得益。

有用資訊:
查看食物添加劑的手機App:在Android Play store 搜尋”food additive”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